
幾年前,王剛寫了篇《烏魯木齊的約翰藍儂》。文末,他寫「青春少女讓我渴望而傷感」。
王剛是幾歲的人呢?我不知道,也並不想知道。而究竟一個幾歲的人,才有這樣的資格說「青春少女讓我渴望而傷感」呢?初讀王剛的散文時我二十二歲。二十二歲的我沒談過真實的戀愛,卻因此如夢似幻地好像能體會王剛的渴望甚或傷感。
四年後的今天,猛然驚覺自己似乎不再那麼年輕。忽地想把這句話掛在自己嘴邊,「青春少女讓我渴望而傷感」,卻又忽地覺得自己說這話好像還是太年輕。
王剛究竟幾歲呢?二十二歲的我好像能碰觸到我所碰觸不到的那些令人渴望而傷感的女孩們,而二十六歲的我真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嗎?我難道不像個裝老成的稚兒嗎?
王剛到底幾歲呢?他活了多久呢?他還活著嗎?如果他還活著並且極度蒼老,那他還有氣力去渴望與傷感嗎?當我想著王剛再想想自己,當我猛然回頭看見二十二歲時作著戀愛幻夢的自己,我才想起來,王剛的文章、幻想的少年、青春的少女,那都是四年前的東西了。四年實在不佔現代人生多少的比重,但是四年來我終究認識了許多青春少女;終究四年來許多女孩逐漸變得青春。
是的,青春少女讓我渴望而傷感。無論今天的我幾歲,也無論王剛幾歲,因為青春少女是不斷被生產出來的,而我們卻注定只有一副逐漸老壞的身體。我只會遇見越來越多的青春少女,因為我只會越來越不青春。二十六歲的我面對著十八九歲的青春少女,而三十六歲的我將面對著更多的青春少女:十八九歲的、二十五六歲的,然後三十歲、三十五六歲。一直到我真的靜止下來,然後她們迎頭趕上,並與我一般蒼老。
而我還是會繼續渴望與傷感著更青春的她們;青春少女們會越來越多,我的渴望與傷感則是層層堆疊的城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