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先用簡單的一句話為這個團下定論的話,我會說這是個可以在台灣市場大勝的樂團。用”大勝”來形容似乎很無趣,而且要能在台灣音樂圈大勝的樂團比比皆是,但那首先也得進入這個市場才行,然而太多太多音樂不符合這點,當然,如果連蘇打綠這樣的樂團都沒辦法成功的上到檯面上的台灣市場,那我只能說台灣人的胃口太粗劣了。
每個樂團都有他的形式和最大的賣點,看到這樣一個大賣主唱的樂團,我首先想到的是幾個西洋音樂的大團:Oasis、G&R、Bon Jovi,舉這幾個樂團為例那是因為這些都還算是被台灣普遍音樂群眾所接受的,這三個主唱的音色都非常有辨識度,而且在腔調咬字上,前二者的Liam和Axl都相當有特色,許多歌迷光衝著這些能被視為獨立於樂團之外的單一藝術的主唱就愛上這個樂團。
可我總認為賣主唱的樂團都有個很大的風險,因為很多時候甚至多數時候,音樂中最摸著人的不是字句而是沒有詞語的樂句,而且一個樂團大部分的焦點被放在主唱的時候,那他的音色、腔調、技巧自然會被徹底檢視,同時歌詞會變成檢視的大方向。
看看很多外國樂團的歌詞,不難發現最感人的那些詞句都非常的簡單,有時候甚至不很順口,但是都碰著人的情感,至於華語歌詞,卻常常為了和諧悅耳或著為了”好像”豐富而多了很多的修飾,但是好音樂要的不只是”harmonious”,而是"touching "。當詞藻堆砌到一種程度之後反而就垮台了,這在一個賣主唱的樂團身上似乎是更容易產生的問題。
當然我絕對不否認主唱青峰的才華,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他們專輯的名字:”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這是個有味道的專輯名稱,但是這似乎定位了他們的漂浮和空幻風格。仔細看看他們的歌詞,可以看見青峰是一個對文字有感覺而且對詞句拿捏運用上有磨練的寫詞人,可是我很怕這種迷離的情感,因為沒有相當的成熟的話,這都很可能浮泛然後幼稚,而且隨著他個人越多的才華就越有賣弄的可能,如果沒有其他樂手的配合的話,那越多詞藻和越多思緒就越暴露他的賣弄和貧乏,所以我非常渴望能在這個樂團裡面看到一個好的吉他手。
會拿吉他手來討論有幾個原因,一來我很笨拙所以僅僅對吉他有比較多些的認識,二來是搖滾樂本來就是個大吉他主義的東西,吉他之於搖滾幾乎已經是精神象徵了。
Noel Gallgher、Slash、Richie Sambora ,這三個都是當代非常了不起的樂手,他們旁邊都各有個天賦才華的主唱,而且他們讓整個樂團的音樂更有熱情。所有的音樂都在講熱情,快的慢的;吵雜的抒情的,通通都是熱情,撇去熱情的話音樂只是音符節奏的集合,而吉他的單純讓熱情表達的更直接,因此一個偉大的樂團是需要像他們這樣的吉他手支撐的。
看看蘇打綠的吉他手,雙吉他的編制,但是多數時候都是一把Fender分解和絃另外一把民謠刷扣。一把電吉他純刷扣或分解和絃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尤其當這些和絃只在於背景和伴奏的時候,吉他的破音沒有製造出符合他本身的音牆,很多時候甚至完全被民謠的刷扣給蓋過,沒什麼solo,只是很稱職的做好份內的演奏,沒有企圖所以沒有熱情。
一把電吉他要表現自己的方式絕對不只是激烈的solo而已,我所喜歡的樂團裡面味道最貼近蘇打綠的要屬Mew吧 ,他們的吉他我很喜歡,刷扣不只是伴奏,而且帶有鮮明豐富的旋律聲線,有的時候只是不斷的隨著樂句的重複去加重,就讓整個音樂充滿情感,不吵雜不激烈,但是充滿熱情。
看完蘇打綠我最最失望的地方就在於我看不到他們的吉他,一個晚上唱下來,最有味道的歌曲都不是他們的,像是其中一首cover的曲子,solo的部分是覆蓋於一排排悶音下幾個不斷重複的單音,我根本不知道是誰的歌但是非常有感覺。當然說要cover 一定是做一些最有味道的曲子,但是我並不覺得他們能做的僅限於他們現在所寫出來的而已,要是真的如此,那這個團不聽也罷,畢竟我不需要聽他們cover別人的歌。
青峰很有才華,在現在的台灣音樂裡面絕對是理所當然被肯定的,而且他們的風格也很能打入市場,可你說我喜歡他們嗎?我覺得:編曲無味、主唱賣弄、情感漂浮、有感情沒熱情。當他們一步一步成功的踏入市場,我卻寧願聽一些生澀稚嫩的樂團表演,通常這種樂團是更多熱情的,就像以前的SBL比CBL好看的多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