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英國印象



  對英國的第一個印象是牧場很多,極端地整齊並且上面一棵樹也沒有。好像我這學期念的那些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歷史一樣:這個國家是循著羊毛貿易之路進入現代世界的。歷史在剩下來的那些牧場和羊身上,還有看不見的那些被驅逐者身上。

  第二個印象是很古老。南安普敦保留了很多城門、斷垣與戰壕。不同於美國西岸那種乍然迸現之現代圖像、那種突然被放置進所謂現代西方的違合感,英國比較古老與陰暗,有歷史延續的緩慢剝落與更生,好像某種古代巨獸漠然之新陳代謝般傻楞楞地在改變自我過度壯大僵直的軀殼。

  第三個印象是樹很多,並且都用一種Rodney Smith眼中張牙舞爪漫天扭曲伸展的姿態,充滿妖異的生命力。

  第四個印象是冷卻不難受,空氣好像太乾也好像太濕但又說不出所以然。冷空氣只如同一理所當然之狀態與人共處。

  第五個印象是時序之錯置,中午時間太陽已經偏西將影子照斜,而且光度耀眼明亮。南安大道上隨眼望去就是陽光折射之六角型礦石花瓣光芒。

  最後是這邊汽車板金看起來塑膠感很重而毫無金屬光澤,T說是因為在森林環繞的市區中車子顯得突兀,而我覺得那是空氣乾濕與光度明暗的極端反差下光線的難以定型。

  來英國的路上我在看駱以軍的《遠方》。因著老爸小腦血管之爆裂,駱以軍跳進了一個往異地拯救父親的老梗磅礡冒險故事裡。我沒什麼拯救的對象,但好像也跳進了哪個冒險故事一樣:英國的各處景色對我而言都有種說不出的神祕感與梗著什麼的不上不下的感覺,粗糙稱之,或許是非西方現代人進入資本主義之子宮疆界的熟悉與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