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斷嘗試,企圖為它刻劃出一個高超的價值,大概就是那時候我追求的所謂「載道」的價值。然而在那個階段,我從來沒寫出自己能接受認同的側寫。
不過現在的我總算清楚了些,或許也能精準地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而非一再地將他強加、推至一個崇高的幻象。
首先我要說的是,關於這部電影給我的完全是關乎於「那個階段的我」的一份感動。我可以冠冕堂皇地跟你大談搖滾樂手及樂評人相互依存的趣味生態,接著把論調拉到藝術及其再造藝術的價值衝突,不過我還是得說:那些都太冠冕堂皇了。
我想,真正讓我著迷的一定是那句「See you back in the real world.」,還有William與Penny之間的拉扯。
那個畫面我是記得清清楚楚的,當時William的眼神堅硬地冒火,可是他的表情、腔調、肢體在在反應出他的幼稚,Penny說:「You are too soft to rock n’ roll.」,然而和他的幼稚互相輝映出來的是一種從純真中迸發的熱情和鏗鏘有力。
而Penny是淡漠的。她金黃的捲髮在樹蔭下稀疏的陽光中閃耀,穿一件華麗厚重的毛皮大衣,眼睛彎得既柔又媚,可是她在William面前顯得一點包裝都沒有,赤裸裸地。想必她非常受傷吧,可是在他們一冷一熱卻同樣堅固的眼神中,我分不開什麼是軟弱和剛強,我想他們同樣受傷。一個是從小被保護地好好的稚嫩男孩,一個是帶著假名Penny Lane過活的女孩,像是披頭的那首歌一樣-只在夢中。
最後的最後,在陰冷泛藍的中央公園裡頭Penny告訴了William她的名字,他們手牽著手走著,在上飛機之前互相說了那句:「See you back in the real world.」他們在謊言中相識然後擁抱,在彼此最誠實的時候揮別對方,後頭的故事沒人曉得,我所有的記憶都停留在這邊,其他的幻想延續都屬多餘。
這是我所認識的William和Penny,也是我所認識的某個階段的自己,每每想起,總能聽見那句:「我們在真實世界再見。」同時看見分別時他們交換的那道目光,那是坦白而泰然和一種無可逃避的悽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