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日本的遊戲大廠Square推出了他們的遊戲大作《Final Fantasy》第七代。這遊戲在第一次引進台灣的時候,似乎因著某家出版社未經版權地出了本攻略書,自此之後他們粗製濫造的翻譯就底定了這遊戲特屬於台灣的奇怪名字:太空戰士。
《太空戰士》的每一代在劇情上都沒有繼承,但都有相近的世界觀:這是一個結合了魔法、刀劍和科技與古老文明的世界。這絕對不是我們的地球,但是有北歐的戰神奧丁,也有印度教的濕婆、聖經裡的利維坦。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或精巧華美、或油污笨重的機械獸。
這個世界由一種悠遠漫長的時空拼接感構成,你不知道那是遙遠的過去,抑或是崩壞的未來。小時候總好奇著,覺得有種可以被稱為「深度」的東西蘊藏在裡面。
《太空戰士VII》─玩家們簡稱「太七」─是我完整玩完的唯一一款《太空戰士》系列作。1997年太七推出在Play Station的平台上,隔一年改版出在PC上,於是我終於如願以償,第一次在架上看到它就趕著買回家。
太七的故事從一輛環繞圓形都市的奔馳火車開始。這個都市是黑色的。在這黑色的圓圈中心有一座高塔,高塔的四周飄著鬼綠色的煙霧,而高塔之外的廣大範圍盡皆黑暗混亂,像是你能想像到的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刻畫過的兇殺暗巷。火車停了下來,我們的主角從中跳出,然後開始了一場爆破的秘密任務。
PC版本的太七共分三片光碟,就其故事長度而言,在那時候算是很史詩級的鉅作了。第一片光碟的全部故事範圍都圍繞著那座黑色的圓形都市,它叫做魔光都市。
魔光都市是由一個國際的能源公司所擁有的(也就是那座高塔與其中的幾個大壞蛋),這個能源公司掌控了榨取星球生命能源的技術,於是也近乎掌控了整個世界。魔光都市是一個工業城,陽光照不進這個都市,所以它是黑色的。它由複雜糾結的粗壯纜線構成,佈滿劣質低俗的霓虹燈,還有灰色的鋼筋外露的水泥,到處都是娼妓、黑幫、流浪漢與一個又一個同樣由纜線、水泥、木板和霓虹燈所搭成的貧民窟。
當初終於玩完第一片的劇情、主角們逃離魔光都市的時候,我才驚覺這遊戲原來如此龐大,這黑色的沈重都市外面,其實是有一整個世界的。而那些魔法與奇幻都在那更大的世界裡。確實,那時候浸淫在遊戲世界裡的我,在離開魔光都市的瞬間有一種盲人進入光亮的刺眼感。但瞬即我知道,主角們終將會回到這裡,這個黑色的圓形城市是世界的中心。
世界真有個中心嗎。離開魔光都市之後,我們控制的主角在廣大的草原上跑,大概要跑個兩三分鐘才會到下一個城鎮。那些城鎮有的像是中世紀的歐風小鎮,有的像黃土漫漫的非洲城市,也有東方的小橋流水,而有的像是只在奇幻世界中才看得到的由琉璃水晶長成的夢境祭壇。在這麼大又這麼小的世界中,主角們跑著、搭著飛船、騎著異獸在城市與秘境間往返,或者深入地心、搭上火箭,甚或進入記憶與心靈的世界。在這麼多真實與虛幻的場景、過往與未來的拼接而成的世界中,魔光都市的黑色光景彷彿仍然是不可逃避的中心,沈甸甸地壓在世界地圖上。
魔光都市在故事的尾聲塌陷了。在世界末日的降臨中,天空中出現了全世界人都在觀看的一顆巨大的粉紅色隕石,據說那是即將枯竭的星球召喚來毀滅人類的。在那之前,各種星球的巨大魔獸摧毀了魔光都市。
十二年後的今天,我還能記起魔光都市的場景。某種對都市的印象,或者對世界的想像都連結於此,彷彿它真的是個中心、十字座標的零點。而從這中心與零點往外延伸的,就是那些粗壯的橡膠纜線。像是血管,也像是有生命的根或藤蔓,它們可以攀附、深鑿、穿透與長出,在這個小島上,或者這小小的盆地都市上,或者在每個穿梭其間的血肉之軀上。